|
全譜的作用更強大——CBD和其他大麻化合物的神經保護特性013年,主流媒體開始報道像“夏洛特的網”(以一個五歲女孩的名字命名,她的癲癇大發作在大麻油的作用下明顯減少)這樣的高CBD品系,在兒童看似難以治愈的癲癇發作方面的治療前景。通過為有需要的家庭爭取更多公眾對醫用大麻的支持,這些故事幫助推動了持續至今的大麻合法化運動。 ![]() 盡管醫用大麻的其他醫療和治療用途(如治療疼痛、惡心和睡眠問題)現在似乎在公眾討論中占主導地位,但這種植物改善各種神經系統疾病的能力仍然是醫療和科學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目前正在研究醫用大麻的成分在治療癲癇發作,甚至腦外傷、及阿爾茨海默氏癥、帕金森氏癥、亨廷頓氏癥等神經退行性疾病,以及其他神經系統疾病中的潛在用途。 不僅僅是大麻素 阿德萊德大學研究人員史考特·施密德(Scott Smid)和瓊恩·斯塔頓·勞斯(John Staton Laws III)在《植物醫學》雜志上發表的一篇新綜述中表示,包括大麻素、萜烯類、黃酮類和其他抗氧化劑在內的一系列大麻衍生的植物化學物質在臨床前研究中通過各種細胞和分子途徑表現出了神經保護作用。 作者寫道:“大麻植物能合成許多類別的次級代謝物,包括140多種萜類,104種大麻素,和26種黃酮類化合物......它們都表現有不同的生物活性。”在這些物質中,有許多在以前的研究中都被證明具有神經保護特性,包括大麻素類的大麻二酚(CBD)、大麻色烯(CBC)、δ-8 四氫大麻酚(δ-8 THC)和δ-9 THC;萜烯類的檸檬烯、肉豆蔻烯、芳樟醇、α-蒎烯、β-香葉烯、胡麻烯、α-紅沒藥醇、無羈萜和萜品油烯;以及黃酮類的香葉基黃酮A。 作者寫道,雖然這些在細胞和動物模型中的發現還沒有在人體的隨機和對照臨床研究中得到證實,但它們還是為單獨或組合條件下作為潛在神經保護劑的作用提供了“有力的證據”,并為將醫用大麻用作阿爾茨海默癥和其他神經退行性疾病的一種治療方法提供了支持。 CBD對癲癇、多發性硬化癥、缺血性腦損傷、神經性疼痛、精神分裂癥、阿爾茨海默癥等神經系統疾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8月發表在《分子》雜志上的第二篇最新綜述主要關注CBD和一些合成衍生物減少由小膠質細胞介導的神經炎癥的能力,小膠質細胞是中樞神經系統的免疫細胞,已知可受內源性大麻素系統的調節。由于許多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都以大腦炎癥為特點,大麻素也許可以通過調節或逆轉小膠質細胞的前炎性反應來支持疾病的預防和/或治療。 CBD對癲癇、多發性硬化癥、缺血性腦損傷、神經性疼痛、精神分裂癥和阿爾茨海默癥等神經系統疾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同樣位于澳大利亞(西悉尼大學)的作者寫道,越來越多的臨床和臨床前證據能夠支持這一假設,特別是關于大麻二酚的假設。他們指出:“CBD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對于神經系統疾病,如癲癇、多發性硬化癥、缺血性腦損傷、神經性疼痛、精神分裂癥和阿爾茨海默癥。許多臨床前研究表明,CBD表現出對神經中毒分子和炎癥調節劑的有效抑制作用,突出了它在治療眾多神經系統疾病方面的顯著治療潛力。” 但他們補充說,支撐CBD通過小膠質細胞影響神經炎癥的分子作用機制似乎很復雜,而且仍不為人知。為了弄明白這個問題,作者回顧了當前科學界的一些說法,這些說法有關幾種被認為與小膠質細胞介導的神經炎癥的病理生理學至關重要的途徑,包括“還原型輔酶Ⅱ(NADPH)氧化酶介導的活性氧(ROS)的下調、TLR4-核因子κB(TLR4-NFκB)和干擾素-β-JAK-STAT(IFN-β-JAK-STAT)通路的下調”。 最后,作者總結了對更具效力的合成CBD衍生物及CBD與THC配合的抗神經炎活性進行的臨床前研究。盡管有精確機制的不確定性,但總的來說,結論相當具有前景。 ![]() 更多對全譜系提取物的支持 與此同時,意大利和西班牙最近發表的論文描述了采用體外試驗(在細胞中)進一步評估工業大麻植物各種成分的神經保護潛力的研究。 第一篇是9月發表于《藥理學前沿》上的一篇文章,評估了“工業大麻”品系預言75(Futura 75)的兩種提取物——一種在水中,另一種在正己烷中——對小鼠腦細胞的抗氧化和神經保護作用。雖然據稱這種菌株含有2-3%的CBD和大約0.1%的THC,但作者指出,他們不僅對大麻素感興趣,還對萜類、生物堿,特別是黃酮類化合物感興趣。 作者總結說,這些提取物顯示了一系列“引人注目”和“有趣”的效果,“可能是對人類健康有潛在好處的化合物來源,特別是與神經退行性疾病有關的疾病。” 第二篇是最近在網上發表、并于11月刊登在《植物療法》雜志上的論文,論文在不同細胞株上測試了不同的全部譜系工業大麻提取物,使用不同的檢測方法測定了其神經保護作用。但作者寫道,這項工作再次“證明了工業大麻提取物作為神經保護劑在體外的有效性。并提出,相比于單獨的主要成分,原植物組合是一種更為有效的方法。” 文章原作者Nate Seltenrich 是舊金山灣區的一名獨立科學記者,報道范圍廣泛,包括環境健康、神經科學和藥理學。 |